ISO 45001: 2018標準與CNS 45001: 2018標準中訂定「處理風險與機會之措施(actions to addres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然而一般對於職業安全衛生「風險」的認知比較明確,而對於職業安全衛生「機會」卻比較陌生。哪些是職業安全衛生機會?這些職業安全衛生機會能帶來什麼好處?是否也會同時引起一些挑戰?
在ISO 45001: 2018標準與CNS 45001: 2018標準的附錄A.6.1.1中有改進職業安全衛生績效機會的範例,而其中「使用新科技改進職業安全衛生績效(using new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OH&S performance)」就是一項深入研究與投入資源的選擇。我們上一篇電子報介紹了日本建災防所建構的營造業職災預防資通訊科技應用資料庫,資料庫中的案例說明了哪些資通訊科技可以應用在營造業職災預防。此外,在2019年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國際工作安全衛生日(World Da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簡報中也提到,與工作有關的死亡、傷害與疾病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漸進式的,也可能是革命式的,而這些變化對於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和福祉都有正、反面的影響。科技(technology)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本文將介紹ILO國際工作安全衛生日簡報中關於科技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帶來的轉變,包括可能的機會與挑戰,最後也對這份簡報提出心得分享。
科技的發展會影響工作各個層面的變化,包括誰來執行或什麼方式來執行工作、工作怎麼執行與在哪裡執行、工作的組織方式與條件,以及工作的安全與衛生。這些發展與變化正在加速,且已經對工作者的工作條件與安全衛生產生巨大影響,並持續影響未來。
ILO提出三個影響職業安全衛生發展的科技,包括:數位化與資通訊科技(digitalization and ICT)、自動化與機器人(automation and robotics)以及奈米科技(nanotechnology),以下分別介紹其應用以及機會與挑戰。
數位化資訊的發展、使用與溝通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科技發展,人們隨時隨地與數位化資訊連結,這對工作中的安全衛生產生了影響。
根據歐洲工作安全衛生局(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在2018年提出的「2025年有關數位化的新興職業安全衛生風險預見(Foresight on new and emerging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digitalisation by 2025)中指出,到2025年時,諸如3D或4D列印、自動駕駛車輛(包括無人機)、機器人(包括協作式機器人)、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將大量地在工作中使用,且這些科技將持續創新。其中,機器人、人工智慧、自動系統與物聯網(IoT)及其他科技將對工作的本質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在未來,機器人將變得更不受限制、更活動、更靈巧、更協作、更智能,機器人會超越傳統的限制,實現以前無法完成的自動化工作。甚至沒有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因為人類將與各式各樣的數位科技緊密合作。先進的感知器已經使人與機器人更緊密地協同工作,藉助更好的語音及圖像識別能力、情感偵測與眼動追蹤技術,機器可以更精密地記錄使用者行為。這種發展趨勢將會持續,機器人會配置更多自優化(self-optimising)的算法,使他們能夠向人類同事學習。
圖1是ILO在簡報中提出數位化與資通訊科技可能帶來的改變,包括:人工智慧複製人類思考、工作虛擬化、遠端辦公、人機介面、智慧科技與可穿戴式智慧裝置、增加職安衛技能、訓練與檢查。
然而,在應用這些數位化與資通訊科技的同時,也將衍生出機會與挑戰。ILO在簡報中也對為數位化與資通訊科技可能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進行整理如圖2所示,機會與挑戰的內容說明如下:
雖然自動化與機器人對於工作場所來說並非新事物,但現在改變的是發展的步伐與快速拓展的使用範圍。例如亞馬遜對倉庫機器人的使用,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從1400台增加到30000台。藉著人工智慧的輔助,以前難以自動化的人類認知工作也變得可能,機器學習過程使得人工智慧可以自主做出決策。越來越多機器人參與人類工作的協作,或者完全自主工作。機器人提供了讓工作者離開危害環境的機會,但在人機交互方面,機器人對於職安衛的衝擊也必須要考慮。
ILO簡報中也指出自動化與機器人可能帶來的改變(如圖3所示),包括:人類與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的互動、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及他們在減少肌肉骨骼疾病或心裡健康風險的作用、人體工學風險、網路安全風險、心理風險,以及自動化對就業的威脅等。
同樣的,自動化與機器人帶來的改變也會引發機會及挑戰,包括:
在21世紀初的幾十年中,不斷引進新材料和新工藝,因此辨識與控制因使用新材料而引起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奈米科技的開發、生產和使用特別重要。奈米科技的獨特性可能引發消費者高度期待,從而形成更高效率的消費產品和更快速的電子產品等各種應用。
ILO簡報中指出奈米科技可能帶來的改變(如圖4所示),包括:奈米材料、特有健康危害、肺/氧化壓力/發炎和組織損傷/纖維化和腫瘤發生、必要的進階訓練與終身學習。
我們在上一篇電子報分享了日本建災防推動營造業職災預防ICT應用的成果,這一篇則是分享了ILO關於科技如何影響職安衛的看法。日本建災防的ICT應用資料庫可為營造業職安衛科技發展提供實務操作的指引,而ILO則是提醒科技雖然帶來機會,但也會對個人的心理影響或工作習慣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資通訊科技對職安衛產生的變革不僅是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同時也會對個人工作習慣與管理模式產生影響。我們在推動營造業職安衛科技時,應該同時考慮技術創新與管理模式改變。
今日日期:2023/06/03
本站到訪人次:42983人次
今日到訪人次:8人次
Copyright©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建議使用IE10以上、Firefox、Chrome瀏覽器,在1024x768模式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