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業勞工行為變因與防護重點

撰文者:明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鄭慶武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9/05/01    瀏覽次數:26293

前言

營造業勞工生命是無價的。但當職業災害發生時,罹災者又是誰!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與遵守,沒有人希望災害發生,你我都是家庭的重要支柱,必須活著家才會圓滿。『安全』認知,唯有全員上下都能認同職場工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時時刻刻留意每一工項作業中所潛在危害的避免與防護,我們才能一起營造出我們想要的工作尊嚴與信任,活出你我的美麗人生。

 
一、隱藏在冰山下營造業的安全管理問題

依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統計(IOSH 106-0033),建築工程發生墜落死亡主要職種以臨時工最高(19%),發生墜落位置以鄰近開口邊緣(23%)、屋頂(23%)與施工架上(19%)最常見,其中墜落原因以勞工作業中不安全動作為主要原因(62%),其次為個人防護具使用不當(26%)。統計2000-2017年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人數,主要災害類型以墜落/滾落危害最為高(60%),其次為物體倒崩塌(12%),感電(8%),如圖1所示。

圖1 2000-2017年營造業重大職災災害類型分佈

實務作業環境觀察,民間工程作業環境危害中,以發生絆倒、穿刺及墜落危害等不安全狀況最多,如圖2所示。對鋼筋工、模板工及鋼構件組裝工等,作業中採取不安全姿勢(31%),不當坐/站坐於開口位置(21%),不當攀爬(17%)等不安全行為最為常見。再者,也常見中小企業( < 30人)營造工地,鋼筋工及模板工等作業中不正確配戴安全帽(>10%)及高處作業未勾掛安全帶(>12%),作業中飲用酒精性飲料(>12%)等情形。

圖2 民間建築工程外牆施工架作業危害狀況

依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IOSH)就營造業勞工行為安全行研究報告(2014-2016)都指出,事故發生時主要集中於營造公司員工10人以下(64%)及員工10-29人(25%)。其中,肇災公司未訂定自動檢查比例高達81%,以及未實施教育訓練比率也高達73%。此結果再再突顯出隱藏在國內營造業安全管理問題的隱憂。

二、營造業職業災害成因診斷

調查分析國內營造業安全管理問題許多,主要原因除管理者於安全認知不足外,也與勞工個人安全行為認知不足有關,如圖3所示;重點說明如下:

  1. 營造經營生態:如低價搶標、層層轉包及重視工程進度與成本,忽視安全等;
  2. 社會錯誤認知:如認為營造工程為艱苦行業,勞工知識水平比較低,作業環境髒亂等;
  3. 媒體文宣的錯誤引導:如維OO與保OO等酒精性飲料可增加體力廣告等;
  4. 樂觀偏差:大多勞動者總認為意外事故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5. 勞工專業尊嚴不被重視及管理者錯誤認知:業主要求完工交付,承攬商顧及工程利潤,輕忽對勞工作業中所存在的危害防護;
  6. 勞工自我價值不足:基層勞工對作業中之不安全狀況或危害環境之忍受性很高,危害環境也成為職災要因。
圖3 營造業安全管理問題成因關係

營造業職災為多重內外因素的同時發生,事故發生樣態與規則也都有跡可尋。然而,這麼多年來,即使政府投入許多資源,各檢查處與北中南各區職安中心也多致力於工地勤檢嚴罰,唯營造業職災死亡千人率仍高居全產業之冠。究其原因,主要與國內營造業管理者與勞工對安全認知的素養不足,及承攬商對安全文化未能建立有關。基於營造業經濟景氣循環與變動下市場的競爭,在勞動人力短缺不足與高齡化趨勢,於目前營造業經營狀態下,「人求事」與「事求人」的主客關係也成為挑戰。當「人求事」時,安衛要求較易約束;「事求人」時,安衛要求成為工程進度壓力的衝突因素。對於安全衛生管理工作中,面對職安教育訓練內容,「知道」與「做到」矛盾心理的衝突與抗衡等,都是營造職場中落實安全管理工作責任同時,必須面對各專案工程於進度壓力及成本利潤考量的夾擠中,對職安人員與管理者於「堅持」與「妥協」的一大考驗。

三、營造業安全管理問題的處方箋

多年來走訪國內大大小小工地,對於勞工作業行為表現,也普遍反應北部優於南部勞工的刻板印象,以及偏鄉地區因勞檢人力不足甚少有職安檢查等說法。由於勞動檢查人力編制不足,加上各區管轄營造工地大大小小數千,就有限人力下甚難全面實施檢查。唯因此現狀,致使勞工作業行為也出現地域關係分佈,亦即當知道該都會區勞動檢查嚴格,或承攬商對職安要求多。對於勞工個人作業行為或習慣的約束力多,大都無法或不願配合,往往會選擇到偏鄉地方工地工作,或都會區小規模營造工地上工情形,此現象即所謂的「勞工生存出口」,也成為國內營造業安全管理的隱憂。

在日本營造工地,若第一線勞工個人安全裝備不符合規定,是沒有任何一家營造公司會予以僱用的。然而,反觀國內第一線勞工作業行為變異甚大,總也有機會找到其工作的生存出口,繼續其不安全行為的流竄,這也是營造業職災千人率高居不下的原因。為此,營造安全應全面兼顧,不分區域地緣關係而有差別。危害不因工程大小而避免,勞工不安全行為所面臨的危害時刻都可能發生;任何一件職災案例,只要成案,都會納入年度職災千人率的累計。因此,如何有效杜絕及管控勞工生存出口的投機心態,以及防範承攬商於安衛設施設置成本的選擇投機心態,於減作安衛設施下的風險變因,都成為未來相關單位的管理重點。

『安全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職安管理工作重點,在於掌握關鍵危害對象及其勞工危害行為的及時矯正預防。透過良好的管理制度,如:適當的規劃與管理(6S活動)、良好的作業工序安排、現場作業環境安全的防護設施與設置,以確保勞工作業安全,來誘發勞工對生命安全的看重;同時,結合家庭力量對於勞工作業習慣(如喝酒)的規勸,或提醒於工地作業時確實使用安全防護的關心。此外,承攬商亦必須確實遵守進場勞工六小時教育訓練的檢核,落實每日勤前一小時教育訓練、工具箱會議等危害告知工作,以及配合現場巡視/巡檢工作,就勞工的作業行為進行監督,不安全行為的即時矯正預防等。上述職安管理工作內容都有助於工地安全文化的建立,改變社會對營造工地髒亂的印象。進而因營造工地安全作業環境的教育,促使勞工對個人專業的敬重與對他人生命安全的關心與防範。

四、營造業職場『安全信念』讓工程免於事故發生

從事營造工地安全研究以來,基於多年來現場觀察與職災案例分析經驗,列舉一些職場安全信念,提供大家於安全政策擬定,安衛管理計畫推動,以及各作業風險分析診斷時加以審視與檢核:

  1. 雇主有心,安全如銅牆鐵壁;勞工無心,危害發生如生死劇本,時刻上演。
  2. 勞工作業時方便的行為做來雖然無拘無束,但當意外發生時卻讓你綁手綁腳!
  3. 安全工作非只是沙盤推演,若非現場檢驗,防微杜漸,任何一點一滴都可能成為血淚傷痕!
  4. 當一切方便與投機心理都成為理所當然時,意外發生也將順理成章!
  5. 當一切的巧合都同時發生時,再好的運氣也抵不過死神催趕!
  6. 當安全淪為勞動檢查時的擋箭牌,意外的劍,刺得比你想的還要深!

在推動安衛管理工作的過程,誠如奇美企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所言:”再好的安全制度,若非為人們所接受支持與實踐,任憑你苦口婆心,也將有去無從!”。為此,我們堅信安全政策必須由上而下貫徹執行,安全防護的作為,應基於第一線勞工作業潛在危害,由下而上加以考量與協助: